徐排书名字的含义解释
徐排书名字打分
徐排书五行分析
简体 | 繁体 | 笔画 | 字意五行 |
---|---|---|---|
徐 | 徐 | 10 | 金 |
排 | 排 | 11 | 水 |
书 | 書 | 4 | 金 |
徐金 排水 书金
读音:xú |
繁体:徐 |
笔画:10 |
部首:彳 |
笔顺:
|
|
徐字字义: 徐1、徐议,如从容商议,清风徐来;2、形容词,如安闲;3、全,都。 |
|
徐字来源:
来自唐诗:李贺 所著 《相和歌辞。箜篌引》 屈平沉湘不足慕,徐衍入海诚为愚。 |
读音:pái,pǎi |
繁体:排 |
笔画:11 |
部首:扌 |
笔顺:
|
|
排字字义: 排本义推挤,推开;军队的编制单位,“班”的上一级;排成的行列; |
|
排字来源:
来自唐诗:徐氏 所著 《和题丹景山至德寺》 武士尽排青嶂下,内人皆在讲筵中。 |
|
排字解析: 排字通常用于描述高度、秩序、优先级等,因而具有各种吉祥寓意,如成功、秩序、进步、领袖、上升、友爱等,是一个非常吉利祥和的字。
排字寓意: |
读音:shū |
繁体:書 |
笔画:4 |
部首:乛 |
笔顺:
|
|
书字字义: 书指记录书写的成本的著作。写文章;信件,信函; |
|
书字来源:
来自唐诗:李世民 所著 《帝京篇十首》 搴幌玩琴书,开轩引云雾。 |
|
书字解析: 书是人们成长和成才的必要之物,代表着智慧和幸福,是一个美好的寓意。
书字寓意: |
徐排书名字打分测试结果:65分
天格 | 人格 | 地格 | 外格 | 总格 |
---|---|---|---|---|
【11】 | 【22】 | 【22】 | 【11】 | 【32】 |
【木】 | 【木】 | 【木】 | 【木】 | 【木】 |
【大吉】 | 【大凶】 | 【大凶】 | 【大吉】 | 【吉】 |
徐排书 总格象素
宝马金鞍,侥幸贵人卦 (饶幸多能的意外惠泽运.) (吉)
徐排书 总格详解
如龙游浅滩,未成大运,却侥幸得贵人来助,事业如意,势如破竹,品性温良,只欠胆色,小利成仁。
基业:天德,月德,君臣,将星,文星,学士,文昌,进宅,祖业。
家庭:家门隆星,可能园满,子孙旺发,男有双妻之格。
健康:可能圆满,而三才者有略患。
含义:饶幸多望之格,若能长辈提携,其成功势如破 ,世品性良,大有爱护他人之德,家门隆昌,繁荣,至上吉数。
数理暗示:富贵运(多钱财、富贵、白手可获巨财);吉祥运(表示健全、幸福、名誉等)。
徐排书 天格、外格象素
早苗逢雨,万象更新卦 (挽回家运的春成育数。) (大吉)
徐排书 天格、外格详解
异军突起,阴阳调和,再兴家族,繁荣富贵,子孙挺秀。全力进攻,发展成功之吉兆。
基业:财星。天佑、暗禄、文昌、技艺、田宅。
家庭:养蜂结蜜,事事和顺,处处温和。
健康:河川永在,可望健康长寿。
含义:享天赋幸运,万事顺利,有得富贵荣誉, 再兴家的暗示,得挽回家运平静和顺的最大吉数。
数理暗示:吉祥运(表示健全、幸福、名誉等)。
徐排书 地格、人格象素
秋草,秋草逢霜卦 (秋草逢霜的斗争数。) (大凶)
徐排书 地格、人格详解
桃花劫,祸不单行,灾难连连。陷于病弱、困苦及逆境之中。女性用必克夫克子。
基业:远洋、天乙,君臣,将星、劫赌 ,市财。
家庭:六亲无力,自立成家
健康:常有暗疾,三好四怯或医短命。
含义:百事不如意,志向半途而废,多属懦弱, 正职秋草逢霜之象,困难,病弱无气力,陷孤独,逆境不平常, 但也有伟人,豪杰有此数者,不过其人生多波折。
数理暗示:凶数运(表示逆境、沉浮、薄弱、病难、困难、多灾等)。
徐
xú
【动】
(形声。从彳(chì),余声。双人旁与行走有关。本义:慢步走)
同本义
徐,安行也。——《说文》
乃徐有说。——《易·困》。虞注:“坤为徐。”
徐其攻而留其日。——《战国策·宋策》
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孙子·军争》
摄提运衡,徐至于射宫。——《文选·张衡·东京赋》
散开
執徐之岁,岁早旱,晚水。——《淮南子》
徐
xú
【形】
缓慢
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庄子·天道》
入而徐趋。——《战国策·赵策》
此事当徐议之。——《宋史》
徐有得也。——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徐而察之。——宋·苏轼《石钟山记》
余韵徐歇。
徐以杓酌油沥之。——宋·欧阳修《归田录》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前赤壁赋》
又如:徐议(从容商议);清风徐来;徐回(缓慢地回旋运转);徐行(缓慢前行);徐步(缓慢步行);徐呼(发声舒缓的弱音);徐疾(或慢或快)
安闲的样子
宜为人主,安徐而重固。——《国语》
又如:徐言(缓言;低声细语);徐婉(舒缓委婉);徐详(舒缓安详)
全,都。通“俱”
鲁人徐伤归父之无后也。——《公羊传·成公十五年》
徐
Xú
【名】
古州名。古徐州的简称,古九州之一。古徐州约在今江苏、山东、安徽的部分地区。汉以后各代皆置徐州,辖地常有变更,大致都在今淮北一带。多以彭城(今江苏徐州市)或下邳(今江苏邳县)为治所
古国名
仁义而徐亡。——《韩非子·五蠹》
循徐鲁之力。
徐族为古代九夷之一,分布在淮河中下游地区。周初建立徐国,后为吴国所灭。如:徐方(指古徐国);徐宅(古代徐戎所居之地,指徐国)
姓
徐夫人(姓徐,名夫人。一个收藏匕首的人)
——《战国策·燕策》
排
pái
【动】
(形声。从手,非声。本义:推挤,推开)
同本义
排,挤也。——《说文》
排,推也。——《广雅》
献笑不及排。——《庄子·大宗师》
排淮泗。——《孟子》
力能排南山。——诸葛亮《梁父吟》
哙乃排闼直入。——《史记·樊哙列传》
又如:排闼(推门。闼:门);排门而入;排户(推门);排阁(推门);排墙(推倒墙壁);排阖(推开门扇);排雾(推开云雾);排斡(推移运转)
排斥;排挤
抵排异端。——韩愈《进学解》
诸儒内怀不服,相与排之。——《后汉书·贾逵传》
又如:排害(排挤;迫害);排陷(排挤,陷害);排击(排斥抨击);排困(排斥困辱);排毁(排斥诋毁,抨击);排摈(排斥摈弃);排告(排挤诬告);排逐(排挤斥逐)
疏通;排解
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战国策·赵策》
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又如:排荡(犹排除);排释(排解,调解);排抑(排遣克制);排闷(排遣烦闷);排容(豪放;奔放)
冲击。如:排突(冲击,冲撞);排拶(挤压);排扎(拥挤);排虚(凌空)
劈、击。如:排山压卵(弱方不堪强方一击);排手(击掌。有一言为定之意);排折(抗击)
安排;准备
排下筵席,管待众头领。——《水浒传》
又如:排当(宫廷官府安排宴席);排局(设圈套;置骗局);排备(安排,准备);排顿(安排,准备)
排列;编次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唐·白居易《春题湖上》
又如:排次(依次排列);排班(排队站立);排栅(军事防御设施。用巨木排列连成的栏栅);排推(排列成行,依次向前);排连(排行相连);排仗(排设仪仗);排偶(排比对偶);排单(名单)
斥责,数落
汉主思贤才,贾生被排迁。——唐·吴筠《览古》
又如:排腔(说三道四);排说(数说别人的不是);排数(斥责,数落);排揎(埋怨;责备)
戏弄;戏谑。如:排调(戏弄调笑);排磕(嘲弄;顶撞)
排演。如:排戏;彩排
排
pái
【名】
盾牌。如:排矟(一手持盾一手持矛的兵士);排军(持盾牌的卫士。后用以泛称军校);排插(一种在室内起间隔作用的设施);排镩
用竹、木扎成的水上交通工具。如:竹排;木排
英语音译。一种西式食品。如:苹果排
军队的编制单位,连的下属单位,由若干个班组成。如:排长
排球或排球队的简称。如:男排赛;女排赛;女排;男排
古代的演员。也作“俳”
或作泥车瓦狗,马骑倡排。——《潜夫论》
排成的行列。如:前排;后排
排
pái
【形】
依次,一个接一个
排家搜捉,缉捕凶首。——《水浒全传》
又如:排门册籍(挨门挨户造的簿册);排门人等(挨门挨户的人们);排头儿(逐个);排家(挨家挨户);排排坐(平起平坐)
排
pái
【量】
用于成列的事物。如:双排扣子;一排房子
另见pǎi
排奡
pái’ào
矫健,形容文笔刚强有力
其文纵横排奡
排班
páibān
排队,排成队列;依班次或班级排列
排版
páibǎn
将单个由纸型翻铸的铅版排在版上或把单个邮票印版排在整版上
在邮票上加印东西的安排
∶见“排字”
排比
páibǐ
∶修辞方式,用一连串结构相似、内容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来表示意思,用以增强语势,使内容得到强调
∶依次排列,使相连
排比声韵
排笔
páibǐ
由平列的一排毛笔或几枝笔做成,用于绘画、裱糊、粉刷或油漆等
排摈
páibìn
排斥、摈弃
排布
páibù
安排布置
原子的核外电子的排布是有规律的
排叉儿
páichàr
一种长方形的薄面片食品(多为两层),中间有三道口子,面片的一端从口子里掏出,用油炸熟。也作“排岔儿”或“排杈儿”
排场
páichǎng
∶场面奢侈、铺张
讲排场
∶戏中情节
你白听了这几年的戏,那里知道这出戏的好处,排场又好,词藻更妙。——《红楼梦》
∶责备
你妈妈再要认真排场他,可见老背晦了。——《红楼梦》
∶身分;地位体面
承尚排场
排斥
páichì
不相容、使离开或不使进入
排斥异己
排斥异己
páichìyìjǐ
排挤、清除与自己有利害冲突或意见不合的人或集团
至当路者借以排斥异己。——明·杨士聪《玉堂荟记》
排出
páichū
∶使放出
这条河排出的水流入海湾
∶指从比较小的口或孔释放或流出
排气管排出一缕青烟
排出液
páichūyè
经过加工过程流出的液体
排除
páichú
消除;除掉
排除障碍
排档
páidàng
机动车辆用来改变牵引力,使车辆变速或倒行的装置
排档速率
páidàngsùlǜ
机动车的排档速度
排掉
páidiào
渐渐地放掉(液体);使渐渐地流出或流掉;完全放掉(如用排水管或沟渠)
从水箱中排掉水
从水落管排掉雨水
排定
páidìng
安置于固定或永久状态中
排定继承王位的次序
排队
páiduì
呈现整齐的线形排列
排队等待检查
排队
páiduì
数据等待接收和延迟,例如计算机处理过程中的作业或自动化生产线中的对象等
分立的单元穿过通道的运动,例如到达计算机的程序或数据,或在交通拥挤的公路上的运动
排筏
páifá
杉木或毛竹等编排成的筏子
排房
páifáng
∶所有房间都由前向后先后排成一直列的房子
∶排成一行的一系列建筑物或一个建筑物的区段
∶一组成排的建筑物
一条街又一条街严格地相似,排房成行
排放
páifàng
排泄放出
排放污水
排放
páifàng
按顺序安放
供桌上排放着香炉、蜡烛台和供品
排骨
páigǔ
∶带少量肉的猪、牛、羊等的肋骨、脊椎骨
糖醋排骨
∶从肋骨间割切出来的牛排
排灌
páiguàn
排水和灌溉
机械排灌
排行
páiháng
依长幼排列次序
她排行老三
排号
páihào
∶按号排列顺序
[方言]∶排队
排洪
páihóng
排泄洪水
排洪抢险
排挤
páijǐ
∶拥挤;推挤
争舟相排挤,溺死者以千数。——《陈书》
∶利用势力或手段使不利于自己的人失去地位或利益
想把他的合伙人从企业排挤出去
排解
páijiě
调解;排除危难
排空
páikōng
冲向天空,高升到天空中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排涝
páilào
排除危害生产、生活的积水
排雷
páiléi
排除布下的地雷、水雷或定时炸弹
排练
páiliàn
在下面排演练习作为正式公演的准备
排练节目
排列
páiliè
∶置于正确、方便或适宜的次序
按字母顺序排列
∶安排或布置(如绘画中的组成部分或细节)
把布匹排列得优美雅致
排列
páiliè
数学上指由m个东西里每次取出n个,按一定顺序列成一排,叫做由m中每次取n的排列,用公式Anm=m(m-1)(m-2)…(m-n+1)来表示
排律
páilǜ
长篇的律诗。一般是五言
排难解纷
páinàn-jiěfēn
原指给人排除危难、解决纠纷,现指调解纠纷
夫国有诸侯之事,而能端委束带,与宾客重,以排难解纷,徇国家之急。——宋·司马光《答孔文仲司户书》
排尿
páiniào
小便,泌尿
排偶
páiǒu
指文章词语文句排比对偶
排炮
páipào
开矿、掘巷道、开山造田等工程中,许多相连的炮眼同时进行的爆破
很多炮同时向同一方向或目标开炮的炮火
排除瞎炮
排气
páiqì
∶使新鲜空气循环流过,同时将污染的或弄脏了的空气从(如房间或矿井)抽出
强力鼓风机给长通道排气
∶排出空气;通风
水箱以单管排气
排遣
páiqiǎn
指消除寂寞和烦闷
谁言易排遣?自分不胜任。——元好问《怀益之兄》
排球
páiqiú
球类运动项目之一,球场长方形,中间隔一高网,比赛双方各六人,各占球场一方,用手把球打来打去
排球运动所用的球,用羊皮或人造革做壳,橡胶做胆,大小和足球相似
排山倒海
páishān-dǎohǎi
把山推开,把海翻过来。形容声势浩大,来势凶猛
风浪以排山倒海之势猛扑过来
排射
páishè
许多火器同时向一个目标射击
排水
páishuǐ
∶排除地面过剩的水到指定的方向或小河或到一个出口
∶由积水的汽缸、空气罐或漏水的浮体排空积水
排水管
páishuǐguǎn
排水用的管道,如由舱面室(甲板室)屋顶通向排水口或由甲板通向舷侧的排水管子
排水井,排水坑
páishuǐjǐng,páishuǐkēng
用于疏干湿地的井或坑
排水量
páishuǐliàng
船舶在水中所排开的水的重量,分空船排水量和满载排水量。满载排水量用来表示船只的大小,通常以吨为单位
河道或渠道在单位时间内排除水的量,通常以每秒多少立方米来计算
排他
páitā
排斥某个范围以外的人或物;排斥他人
排他的民族
排他性
páitāxìng
∶排他或拥有权力排他的性质(如通过禁止进入,不许享有、参加或使用)
排他性法规
∶以排他性为特征或赞成排他性
排头
páitóu
行列或位置的最前面
向排头看齐
排外
páiwài
排斥外国、外地或本党派、本集团以外的人
排尾
páiwěi
行列的最后面
站在队伍最后面的人
排污
páiwū
排除污染;排放有害物质;排放污染物
监视海面油污染,纠缉违章排污者
排戏
páixì
排演戏剧
排险
páixiǎn
排除险情
排泄
páixiè
∶生物把体内的废物排出体外
不消化的食物都被排泄了
∶使多余的水排出
排泄不畅
排演
páiyǎn
戏剧、舞蹈等上演前,演员在导演的指导下,逐段练习
排印
páiyìn
排版与印刷
字典用六号字排印
排忧解难
páiyōu-jiěnàn
排除忧愁,解除困难
为缺房户排忧解难
排长
páizhǎng
民兵或部队中率领一排战士的军官
排钟
páizhōng
∶由一些各种长度的金属棒或管构成的当敲击时发出类似不同大小的钟的声音的打击乐器
一套以半音音列定音至少有两个八度的钟,以键盘控制的锤子敲击而发音,每分钟被调得与其它钟处于和谐状态
利用电子扩大击打各种形状小金属棒的音响以模仿排钟的乐器
排字
páizì
按照原稿把植入排字盘中
排
pǎi
【动】
[方言]∶用楦子填紧或撑大新鞋的中空部分使合于某种形状。如:把这双鞋排一排;排囊(鼓风用的革囊)
另见pái
书
書
shū
【动】
(形声。从聿,者声。聿(yù),即笔。隶书省“者”成“曰”。《说文》:“书,箸也。”箸(著)即显明。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本义:书写,记录,记载)
同本义
書,著也。——《说文》。按说文序云:“著于竹帛谓之书。”
五曰六书。——《周礼·保氏》
作书。上古以刀录于竹若木,中古以漆画于帛,后世以墨写于纸。——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易之以书契。——《易·系辞》
书者,以笔画记之辞。——《尚书序》疏
子张书诸绅。——《论语·卫灵公》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世家》
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众言同,于是乎书。——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书候(写信问候);书孽(记载罪恶);书记手(担任抄写文书等的书吏);书画卯酉(上下班);书文(撰文并书写);书抄(指手抄本);书具(书写工具,文具);书券(书写契约);书砚(砚台);书狱(书写狱词);书命(书写诏书、命令);书格(一种文具,书写时用以支臂,使腕压着纸,以防墨污);书帖(书写简贴)
画
今大将军问事,但令我书可邪?——《资治通鉴》。胡三省注:“书可,画可也。”
书
書
shū
【名】
书籍,装订成册的著作
书,凡载籍谓之书。——《正字通》
申子、韩子皆著书。——《史记·韩非列传》
何必读书,然后为学?——《论语·先进》
书者,五经六籍总名也。——《史记·礼书》李隐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之书而告之曰。——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又如:史书(历史书);图书(图和书。泛指书籍);书客(卖书籍、文具的商贩);书香之族(世代读书的家庭);书香一脉(知书达理的家风);书包翻身(指穷读书人发迹);书谜儿(将书中的话作成的谜语);书帕(礼金。明代官场习惯用书籍、手帕作礼物,称书帕);书剑(书和剑。古代文人随身携带之物。后亦指文人生涯);书笈(小书箱);书仪(托名买书而馈赠的礼金);书腐(蛀书虫。喻指迂腐的文人);书心儿(一部书中最精采的章节);书劫(书籍的劫难);书会(宋元时戏曲作者、说话人共同组织的社团);书呆(只知啃书本的人);书城(书籍环列如城,言其多);书脑(书籍装订时打眼穿线的部分);书阁(收藏书籍的地方);书录(图书目录);书囊(盛书籍的袋子)
信件,信函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唐·杜甫《石壕吏》
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资治通鉴》
又如:书介(传达书信的使人);书尾(书信、信函的末尾);书呈(亦作“书程”。给上司或长辈写的信,信函);书字(书信);书办(管办文书的官吏);书启师爷(管文书的幕友);书役(管理文书的小吏);书尺(尺牍,书信);书素(书信);书筒(古代盛书信的筒。亦指书信);书题(指书信);书缄(书信)
奏章;文书,文件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战国策·齐策》
先生有所陈奏,则著之于所进呈书之中而已。——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乐府诗集·木兰诗》
又如:证书;保证书;说明书;书可(批阅公文,书字认可);书禀(文书);书文(文书);书府(收藏文书图籍的府库);书佐(主办文书的佐吏);书办(管办文书的属吏)
字体,字形。如:书空(用手指在空中虚划字形)
书法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学书费纸,犹胜饮酒费钱。——欧阳修《学书费纸》
又如:楷书;隶书;书判(判别书法与文章的优劣);书圣(指造诣最高的书法家);书意(书法的神髓);书品(评论书法优劣的书;书法的风格造诣);书格(书法的风格)
《尚书》的简称
《书》不云乎?“好问则裕。”——清·刘开《问说》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文字
怀中一方板,板上数行书。——李贺《感讽》
S秩?书理(即文理。文辞之义理与脉络);书士(从事文字、文书工作的人员);书轨(指国中所用文字与车轨);书计(文字与筹算)
指“六书”,即中国古代分析文字的理论
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计。——《礼记》。孙希旦集解:书、计,即六艺中六书、九数之学也。
古代皇帝的诏书
今以一郡一国之众,对无应书者,是王道往往而绝也。——《汉书》
说书,曲艺的一种。如:书寓;听书
文体名,先秦时“书”为书信的总名,臣下向国君进言陈词,亲朋之间来往的信件,都称为“书”。如:《乐毅报燕惠王书》、《谏逐客书》、《报刘一丈书》、《与朱元思书》、《与妻书》
姓